独善一身是什么意思?独善一身成语造句和典故
1、独善一身的意思是独:惟独,单独;善:办好,治理好。原指独自修身养性,保持节操。现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或全局。读音 dú shàn qí shēn。出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近义词 独清独醒:清:清廉,廉洁;醒:清醒,明白。
2、“独善一身”意味着一个人只顾自己修养,而不去关心社会的福祉。金元好问认为,这种行为虽然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但若不推广至更广泛的群体,那么这种个人的修养就显得有些狭隘。
3、独善一身意思是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独善一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àn yī shēn,出自《新制布裘》。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独善一身造句 吾欲力绍绝业,锓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
独身什么么成语
独身成语 :独善其身、挺身独出、奋身独步 独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基本释义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贬义 出 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孑然一身:形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没有恋爱伴侣。 独善其身:指一个人独自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涉及恋爱关系。 独身自爱:指一个人独自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受恋爱关系的束缚。 独来独往:形容一个人独自行动,没有恋爱关系。 孤家寡人: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伴,没有恋爱关系。
形容一个人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独身孤立、孑然一身、茕茕孑立等成语,描绘了一个人在世间孤零零的状态,让人感受到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比如“茕茕孤立”,不仅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还传递出一种孤苦伶仃的情绪。观过知仁则强调了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和错误,可以了解其内在品质。
独善其身的人下场
1、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就成“孤家寡人”了;有的人什么事也没有,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独善其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ú shàn qí shēn,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出自《孟子·尽心上》。
2、想要独善其身的人,下场可能是被大家遗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卷铺盖走路。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乱世中谁又能独善其身,百姓更是忍饥挨饿,四处避难,苦不堪言。
3、在办公室中,能够独善其身才是真本事。有人说在办公室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独善其身的下场就是受人冷落,被大家排挤,还不如加入一个小团体还能有一些安全感呢。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味地寻找没有意义的安全感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4、王翦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秦始皇认为其千秋基业可以永传万代。但是,没想到由于奸臣当道,秦王暴政,秦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因此,后世就有人把责任推到了王翦身上,说他:“虽立下赫赫功劳,但却选择独善其身,没有尽到辅佐秦王治理江山的义务。
5、如果做不到影响坏人,也就不过是独善其身罢了,发生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好人做得越好,坏人也自然就表现得更坏 。
6、比如汉朝时期的霍光,权倾朝野,在汉武帝去世前,他曾一度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被立为托孤大臣,辅助太子刘弗陵。可是在汉宣帝即位后,他却惨遭灭门。历史上,像霍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凡事都有例外。唐朝大将郭子仪,同样也是功高盖主,他却可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独善其身出处
出自《孟子·尽心上》(九)。全句: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翻译: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原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释义: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出处:当代·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例句:我们现在不能作独善吾身的人。反义词: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独善其身的出处是先秦·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尽心上》。独善其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原意是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带有贬义色彩。在句子中,独善其身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出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独善其身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只关心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而保持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品德,并不主动去干涉和影响他人。具体解释如下:首先,“独善其身”这个词语出自古代的典籍。其中“独”表示的是个体,“善”则是修身养性的意思,“身”则是指个人。
独善其身的意思是:指只顾自己,不关心他人,或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关心集体或社会的利益。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但并不强调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以下是详细解释:解释一:独善其身的字面意义 “独善其身”这个词源自古代文献,直译为独自修养身心。
“独善其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品德,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干涉他人或外界的事情。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具体解释如下:首先,“独善其身”中的“独”字表示个人或独自的意思。这里的“善”字意为改善、修养和提升。
独善其身的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示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