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明朝的文武官员的称呼
1、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内阁 大学士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正五品 皇帝顾问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2、[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 [经略安抚使]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差。
3、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4、明朝(中央官员品级) 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5、指挥使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
6、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知县]县的最高长官。明代知县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军事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九品,县主簿为九品。 总督:明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
请问明朝的所有文武官职及品级?
明朝一品武官(总兵),只有宣威将军和建威将军两个职位,权利最大,官职最高。明代二品武官(副总兵),龙虎将军,定国将军。明代三品武官(参将),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怀远将军,定远将军。明代四品武官(副参将),广威将军,信武将军,宣武将军,显武将军。
明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如下: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于正一品的官职。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
明朝武官官职品位: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从一品: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散秩大臣、副将。正三品: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宗正宗人、左右都督,都属於正一品的官职。官阶,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勋位,文官叫左柱国,武官叫右柱国。从一品官: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都督同知。官阶,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勋位,文、武官都叫柱国。
明朝的文武官员品阶
勋官品级: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明清官职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九品.登佐郎.登佐郎.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明代为正七品。 [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洪武时期的品级制度逐渐与实际权力脱节。为适应社会发展,明朝在中后期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通过敕书和体统等制度调整,将官职的实际权力与其品级相结合,重新定义了文武官员的实际地位和职责范围,实现了文武官职阶的官化,确保了权力的合理分配与执行效率。
我很想知道自宋朝到明朝的所有文臣武将的官职职衔与品级
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又是军政官员的名誉职衔,甚至作为爵号使用等等。大司马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现代的“武装部队总司令”。
神宗时,九寺各专其职,但各寺职务忙闲不均,宋徽宗时,王得臣在《麀史》卷下《谐谑》中记述:太府寺所隶场务众多,号称“忙卿”司农寺掌管仓库,号称“走卿”;光禄寺掌管祭祀供应酒食,号称“饱卿”;鸿胪寺掌管四邻各国朝贡,号称“睡卿”。
宋代对学士尤为重视,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或称翰苑、禁林,因地在宫禁,待遇优异,号称玉署、玉堂。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馆职,为文臣清要之选。南宋初罢史馆,置国史院与实录院,二者分合不定,中期后并置。辽、金均置国史院。 元置翰林兼国史院,翰林学士兼修国史。
由于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衔。与此同时,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基本是藩帅兼领,几乎不单独作为宰相来设置,因此,唐后期的宰相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唐代初年,三省长官在门下省议事。这个议事地点称为政事堂。
明朝文武官阶的名称?
1、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2、明朝的官阶职位体系十分复杂,从正一品到正九品,乃至从九品,每个品级都有其特定的官职名称与相应的勋位。正一品官职包括太师、太傅、太保等,这些官职起初授予荣禄大夫,升迁后则授予光禄大夫。文官的勋位称为左柱国,武官则称为右柱国。
3、武官名称及品级: [宣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