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图像,实验结论,实验数据表。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看图结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曲线原因的分析:根据欧姆定理,RU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那仅仅是理想IU来说,RI电阻,R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在现实的试验中,电阻R是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的。
数据处理:(画出伏安特性曲线)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I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结论:I-U曲线不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小灯泡的电阻是随着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
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确保电路连接完好。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小分压端,以保证灯泡电压为零。然后,打开开关,逐渐移动滑片C,让小灯泡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在每一步,都要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单值电阻器
定值电阻,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以其稳定的电阻特性在电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类电阻器的阻值在制造时便已确定,因而得名“定值电阻”。其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在制造过程中保持不变,确保电阻值稳定。为了应对温度变化可能带来的电阻变化,定值电阻的制造材料通常选用那些电阻率与温度几乎无关的材料。
定值电阻,也被称为电阻阻值不变的电阻器,其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在制造时便已确定。为了确保电阻在温度变化时能够保持近似不变,制作过程中会选择那些电阻率与温度几乎无关的材料作为导体。通常,这类材料会选择一些合金,以保证电阻的稳定性。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定值电阻因其稳定的电阻特性而被广泛应用。
定值电阻,即电阻阻值不变的电阻器,也简称为电阻。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面积以及材料有关,而材料的电阻率则由电阻率ρ=RS/L决定,且与温度相关。定值电阻在制作时,为了确保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电阻值近似不变,通常会选用电阻率与温度几乎无关的材料作为导体,如合金材料。
定值电阻是指电阻阻值不变的电阻器 ,定值电阻又简称电阻。对于定值电阻来说,它的长度,横截面面积一定。制作定值电阻时,为了能在温度变化情况下保证电阻近似不变,一般都是选用电阻率与温度几乎无关的材料做导体。
可调电阻是指电阻值可以通过外部手动或自动调节来改变的电阻。它通常由一个可调电阻器或电位器组成。可调电阻器可以通过旋钮或滑动器来调节电阻值,以满足电路中对电阻值的变化需求。可调电阻常用于电子设备的校准、调试和调节电路的灵活性。定值电阻的选择要根据电路的需求来确定。
定值电阻的电路符号是R,表示的是固定电阻器,其电阻值固定不变,标称阻值即为它的阻值大小。固定电阻器因其广泛的应用而种类繁多,主要根据组成材料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虽然不同类型的固定电阻器具有相似的电阻性能,但它们也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
一个220V/60W的灯泡,电阻应该是多少
1、一只220V、60W的白炽灯,其在热态下的电阻通过公式RU/P计算得出为807欧姆。但实际测量下的冷态电阻值却仅为63欧姆。这个差异,源自于白炽灯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下的电阻特性不同。当白炽灯通电工作时,电流通过灯丝加热,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热能。
2、灯泡的热电阻可以直接计算获得:48400/60=807欧。如果不考虑灯丝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220V 60W灯泡接入110V 功率只有1/4 也就是15W。实际功率要大一些。
3、“220v、60w“电灯的电阻:R2=U2/P2=220/60=2420/3(Ω)R=R1+R2=1210+2420/3=6050/3(Ω)I=U/R=220/(6050/3)=66/605(A)因为两灯串联,所以,I=I1=I2=66/605A U实1=I1R1=(66/605)×1210=132(V)U实2=U-U实1=220-132=88(V)略。
白炽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能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1、钨丝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从图中看,220V时是0.18A,说明此时电阻是220/0.18=1222……欧姆。而当电压降到110V时,电流是0.15A。说明此时电阻是110/0.15=733……欧姆。顺便指出,这个曲线是分别在不同状态下测得的稳态数据连成的曲线。假如不是稳态,数据当有所不同。
2、电阻随温度变化。白炽灯的实际功率与电压正相关,电压越高功率越高,灯丝温度也就越高;灯丝材料的电阻率是正温度系数的,随着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电阻也变大了。U-I曲线的斜率就表示电阻,因此U-I曲线变弯,斜率随电压升高而变大。实际上大部分金属材料的电阻都是正温度系数的。
3、在金属导体中,如灯泡内的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尤为密切。这是因为金属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运动时,会受到原子核和其他电子的散射,从而影响电流的流动。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原子振动加剧,导致电子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散射增强,进而使得电阻增大。
4、在实际应用中,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带来一些有利的效应。例如,在白炽灯中,灯丝的温度会影响灯丝的电阻率和亮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电流减小,使得灯泡的亮度逐渐减弱。这个特性使得白炽灯可以很好地用于调节灯光亮度和功耗。
5、对于白炽灯来说,供电电压越低,电阻就越小,原因是灯丝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而电压越低实际功率就越低,温度也就越低,因此电阻就越小。
6、温度代表了物体内原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是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原子的速度就越快,电阻就越小。详细介绍:电阻虽然定义为:1伏电压产生一安电流则为1欧电阻;但电压、电流并不是决定电阻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