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1、优质火山岩储层发育受火山岩岩性、 岩相和成岩作用等方面控制。 成岩作用又受断层、 不整合面或风化壳、 火山物质成分等因素影响。 各种控制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层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非均质性。 通过分析发现, 火山岩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为溶蚀作用和火山物质的蚀变, 岩性和岩相次之。
2、西北缘和石西油田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经后期风化淋滤, 发育孔隙和微裂缝, 物性变好, 形成溶蚀型好储集层; 而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油气显示均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300m以内。
3、中国已发现的火山岩储层油气田,东部主要发育在中、新生界,岩石类型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西部主要发育在古生界,岩石类型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储层油气田主要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环境,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但在前陆盆地、岛弧型海陆过渡相盆地中也普遍发育,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陆东和三塘湖盆地。
4、构造作用对火山岩物性的影响较大,在构造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构造裂缝。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应力释放带裂缝最为发育,断裂带及正向构造的轴部地应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是最为有利的裂缝发育带。
5、火山岩作为储层, 它的储集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火山岩的岩性、 岩相、 储集空间、 物性等指标。 同时, 火山喷发时的环境、 火山岩的岩相以及火山岩的次生改造则是影响火山岩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
6、溶蚀作用和火山物质蚀变控制研究区优质火山岩储层发育。 溶蚀作用是本区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有两类: 第一类发生在火山喷发间歇期, 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 各种风化淋滤作用使火山岩中气孔、原生裂缝等被溶蚀。 气孔溶蚀扩大并与溶蚀裂缝相连通。
孔隙度是什么意思?
1、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反映地层储集流体的能力。孔隙度计算公式: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基质的总孔隙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常将粒径不同的基质混合使用,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能。育苗基质的总孔隙度一般要求在54%~96%范围内。
2、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所存在的孔隙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它是表征岩石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尤为重要。孔隙度是岩石中孔隙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在岩石中,这些孔隙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3、孔隙度,这个概念主要描述的是岩石内部孔隙体积与整体体积的比例,它直接关系到地层的储集和流动液体的能力。
影响孔隙度的因素
1、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①颗粒的排列—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理论上几何计算立方体排列最疏松,孔隙度为464%,四面体排列为最紧密,孔隙度为295%。注意:三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2、岩石的孔隙度受岩性及埋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一般的碎屑岩(例如砂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母岩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等过程,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就成为影响此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下列因素对岩石孔隙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3、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
4、颗粒大小是影响土体孔隙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粗粒土中,最小孔隙度不能由图32b代表,因为图中的颗粒大小并不足以反映粗粒土的孔隙特性。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孔隙的大小和分布。一般来说,颗粒越大,孔隙也越大,因为较大的颗粒无法完全填满较小的孔隙空间。此外,颗粒的分选程度也会影响孔隙度。
岩石中的空隙
1、溶隙:这些是地下水和地表水长期作用于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时形成的空隙。溶隙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空腔,如岩溶洞(亦称喀斯特洞穴),它们可能是地下河流的通道或湖泊的所在地。溶隙的数量可以用岩溶率来量化。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中存在的裂缝状空隙。
2、孔隙:主要存在于松散岩石中,是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 裂隙:出现在坚硬岩石中,是岩石因受到内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缝。 溶穴:主要出现在可溶岩中,是由于地下水长期溶解作用形成的空间。
3、松散岩石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颗粒和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孔隙体积的多少用孔隙度来表示。孔隙度(n)是空隙体积Vn与包括空隙体积在内的岩石体积V 之比。
4、岩石的空隙包括溶隙(地下岩溶洞)、岩体裂隙(节理)和岩石内部的孔隙,而土体一般只考虑孔隙。(1)溶隙地下水和有些地表水长期溶解可溶性岩石而形成的较大体积的一种特殊空隙。岩溶洞,亦称喀斯特(Karst),是很大的地下岩体空隙。
5、以岩石为例,其孔隙比计算公式为:e = Vv / Vs 式中,Vv为岩石中的孔隙体积;Vs为岩石中固相骨架的体积。此外,形容材料孔隙比例的还有其孔隙度的概念,孔隙度用n表示,指的是孔隙占材料总体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n = Vv / V 式中,V为岩石的总体积。
学习任务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的识别与分析
1、沉积岩层原生示顶、示序构造的识别与分析 确定岩层的新老层序是地质构造观察研究中的首要问题。一般情况下,岩层形成后受到后期构造变动发生倾斜,其地层仍保持正常层序,即顺着岩层倾向,地层由老到新排列;但在构造变动强烈地区岩层产状呈倒转时,则会出现上述相反情形。
2、沉积岩中常见的原生构造包括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这些构造可以通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和层理的突然变化或渐变来识别。它们反映了沉积时的地质环境和条件。 平行层理:这种层理表现为岩层中的细层理平行于层面,通常指示了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如缓慢的流水或平静的水体。
3、未固结的沉积物,由于机械原因或生物在其表面活动所造成的痕迹,有时可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层面上,这种构造现象称层面构造。层面构造主要形成于岩层的顶面,但也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层面构造包括:波痕、雨痕、泥裂、虫迹及各种印痕等。 层面构造也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变质岩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