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生物指示剂么?最全的生物指示剂知识来了
生物指示剂概念的首次引入可追溯至19世纪末,当时英国一位医生利用鸡蛋作为生物指示剂,以判断灭菌效果,开创了生物指示剂应用的先河。195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制备生物指示剂,因其无致病性、无热原、无毒以及对压力蒸汽的抵抗力在所有微生物中最强,这一创新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指示剂是一种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评估灭菌设备的性能,验证灭菌程序的效能,以及监控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效果。这些指示剂是经过设计的染菌载体,对特定的灭菌处理具有特定的抗性,通常被封装在内层包装中供使用。生物指示剂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 NaOH和乙液0.05g/ml CuSO4组成,用于检测还原性糖。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溶液会呈现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包含A液0.1g/ml NaOH和B液0.01g/ml CuSO4,用于检测含有两个或更多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与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
生物指示物是具有特定抗力的测试系统,含有活微生物,用于确认灭菌设备性能、验证灭菌程序和监控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效果。它们按照结构特性分为普通式和自含式,按用途分为针对环氧乙烷、湿热、干热、低温蒸汽甲醛、过氧化氢、辐射等不同灭菌方法的生物指示物。
生物指示剂是一种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其关键作用在于验证和监控灭菌设备性能、灭菌程序及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效果。这类产品装有特定抗性的活菌,用作染菌载体,能够直观评估灭菌处理的效果。生物指示剂根据其结构,主要分为片状生物指示剂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
生物圈2号实验结果如何
然而,生物圈2号实验中大气成分的变化、内部气候调节不佳以及粮食产量下降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实验的失败。这些问题揭示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人类还无法完全模拟出一个类似于地球的、能够支持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白蚁、蟑螂等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昆虫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生物圈二号实验被认为失败了。这一结果表明,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远比想象中复杂,将生命延续到太空绝非易事。 然而,这一失败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结果不同:生已经宣告实验失败;迷目前还在实验阶段。相同之处在于:计划性质相同(即想创造一个人为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2号中CO2的波动范围为700~800ppm/d,一般为500~600ppm/d,有时会更低,这与季节、昼夜循环和天气变化导致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态消长有直接关系。
但结果却是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当入住的科学家们还未从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中释放出来,他们就发现生物圈二号内的空气越来越差,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后导致了疲劳和失眠,以至后来有两位科学家不得不依靠氧气筒睡觉。
生物圈二号失败了,但还是有很多类似它的实验兴起。 例如中国的月宫一号。它也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是为人类登月做准备的。 与美国的实验基地相比,月宫一号显得格外的袖珍,里面种植得最多的还是蔬菜等可食用植物。重新改造一个生态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有这个能力花费的金额也可能要全人类承担。
巨大芽孢杆菌形态特征
1、巨大芽孢杆菌是一种形态特征明显的细菌。其典型的形态特征表现为杆状,末端圆润。这种细菌既可以单个存在,也可以形成短链状排列,大小在2~5×0~0微米之间。有趣的是,它还具有运动能力。在细胞结构上,巨大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意味着在染色过程中,其细胞壁会被染成紫色。
2、巨大芽孢杆菌呈现出典型的杆状,其末端呈现圆形特征,单独存在或以短链形式排列。它们的尺寸在2~5微米之间,长度则在0~0微米之间,显示出较强的运动能力。该菌株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这意味着其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此外,它还是一种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生命活动。
3、杆状,末端圆。单个或呈短链排列,2到5乘以0到0微米,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芽孢0到2乘以5到0微米,椭圆形,中生或次端生。液化明胶慢、胨化牛奶、水解淀粉、不还原硝酸。 巨大芽孢杆菌为产孢杆菌,且为革兰氏阳性菌及好氧菌,也为常见的油中腐生菌。
4、形态上,巨大芽孢杆菌呈杆状,形成椭圆形的芽孢,具有高度的抗逆性。研究已优化其芽孢形成条件,如在特定的培养基配方和环境条件下,芽孢形成率可达95%以上,这为生防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5、芽孢杆菌属的细胞形态独特,呈直杆状,大小在0.5~5μm×2~10μm之间。它们常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两端可能是圆形或方形。细胞在年轻培养时多为革兰氏阳性,具有周生鞭毛,能运动。芽孢的形态有椭圆、卵圆、柱状或圆形,具有很强的耐受性,能抵抗许多恶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