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姓的家谱字辈大全
邝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市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邝公表是台山市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
嘉禾龙江邝氏始祖著公,字子晦,行幼四八郎,宋绍兴间由江西吉安府敖城迁临武寿塘,即今世科里大邝家。子三:富国、安国、定国。富、安守寿塘,定之孙右甫分迁宜章白石渡;含甫仲子志联,字安道,于庆元间迁今东区邝家,是为龙江邝氏,至1930年,凡243户,男528人,女449人,共977人。
邝氏族谱记载,太世祖是唐僖宗时威王府参军方殷符的五儿子方廷英,一世祖是方廷英的长子方以平,二世祖是方以平的四子方谆。方谆进士出身,官至京城太尹,女儿宋孝宗时选为贵妃,方谆得封宣城侯,赐姓邝。当时邝的姓氏由皇帝所赐。邝姓的起源与演变,邝姓起源于古邝国。
广东南海县多此姓。 明有进士邝文、邝曰广、邝约、邝□等人。 邝氏亦有不少移居海外发展。
邝氏,源于古国,据《路史》卷三○《国名纪·杂国上》记载:“邝,古国,有邝氏。”《姓苑》亦载:“邝氏,广东南海、高州多此族。”根据陕西汉阴发现的乾隆二十六年《邝氏族谱》的记载,邝与旷为同一宗族,其先祖本姓黄,乃伯益之后。
邝姓的郡望是庐江,以郡望的地名作为其堂号,展示了邝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邝姓的楹联展示了邝姓的文采和历史传承,反映了邝姓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邝姓的家谱收录了邝姓族谱,反映了邝姓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展现了邝姓的家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
四川广安邻水的邝氏由来?
广安邻水县的邝氏来源,首先源于古邝国。这一说法见于古书《路史》和《姓苑》,并且近年来,网上有新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其中一个证据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谱,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祖母姓邝;另一个证据是范仲淹的族谱,其中详细记载了他的祖先有一位“妣邝氏,封夫人”。
古邝国之后有邝氏。 广东南海县多此姓。 明有进士邝文、邝曰广、邝约、邝□等人。 邝氏亦有不少移居海外发展。
关于邝国的起源,古代书籍《路史》和《姓苑》有所记载。近年来,网上新发现的证据,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族谱和范仲淹的族谱,也支持了这一说法。这些证据表明,邝姓至少在唐朝或更早时期就已经存在。 邝氏的迁徙和分布情况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五中有所记载。
你对号入座吧 :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三: 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
乐昌县邝氏字辈排行:錡章绍文义,良成宗祖传,世代朝廷用,安邦治国贤,忠孝承家德,诗书继美全,克崇源本盛,荣华庆光先。邻水县邝氏字辈排行:彦绍思宗祖,贤良世德崇,永昌万代兴,福禄寿宜通。
邝姓的来源
邝姓起源之一:古邝国后人以国名姓氏。据《路史》记载,古邝国后人有邝姓,这一姓氏源于国名,由邝迟搭禅氏传承至今。 邝姓起源之二:方姓后人因御赐改为邝姓。南宋孝宗乾道四年,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因女儿淑丽被封为皇妃,方谆受封宣城侯,食采于宣城。他被御赐姓邝,成为邝姓始祖。
邝姓起源之一是出自古旷国,其居民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根据罗泌的《路史》记载,古旷国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附近,那里的居民因国名而姓邝。 另一个来源是黄姓。湖南邝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姓,部分黄姓人士因故改姓邝。
邝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出自古邝国之后人:据《路史》记载,古代存在一个名为邝的国家,其后人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这是邝姓的一个古老来源。出自方姓,为南宋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而受封宣城侯。
邝氏家谱排名
邝氏家谱排名中,仲万受壬成政,崇玉权均宗日荣受曰铨。 建昌大基世振先碰哪帆宏光文元后继新班派。 家学腾达,祖德弘扬。 枝叶繁盛,治国兴邦。
排行:都千万如文,邝友仁孔一,添宗永正国。秉道笃家绪,贤良应世生,功能光祖德,立朝佐圣明。临武寿塘邝氏始迁祖著公,宋绍兴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敖城迁临武寿塘。至1982年,有10892人,主要分布在武水(3062人)、土桥(2038人)、双溪(1883人)、南强(1017人)。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二: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
汉阴《邝氏族谱》内有一篇《敖城邝氏宗谱序》提到,邝氏家族在宋时日益繁衍,分布于庐陵、永新、太和、永宁、南海、临武、宜章、宝庆、武冈、衡州、攸县、蜀之遂宁、东粤之连州等地。
古邝国之后有邝氏。 广东南海县多此姓。 明有进士邝文、邝曰广、邝约、邝□等人。 邝氏亦有不少移居海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