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用量
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用量:20ml0.100mol/L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
用量:一般情况下,用于去除余氯时,每亩每米水深使用大苏打200 - 300克。不过这并非固定数值,当水中余氯含量较高时,可适当增加用量,但不宜超过500克/亩·米水深;若水质污染严重,在进行水质改良时,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300 - 500克/亩·米水深 。
你可以用苏打(硫代硫酸钠)按每10公斤放2粒的比例快速除去自来水中的氯,这种药在一般的化学试剂商店或有些药店有售;也可以到卖观赏鱼的地方买净水的药物(成分类似苏打)使用。 如果你经常抽掉沉底的脏物,每次少量换水,就能保持鱼缸水质的良好,避免大量的换水。
超滤投加次氯酸钠和出水余氯的关系?
1、超滤过程中,通常将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控制在5至10ppm范围内,这一数值可以根据季节性需求进行调整,以有效控制超滤水箱内细菌的增长。 对于出水的余氯(ORP),实际上有一定的控制范围。只要在反渗透(RO)进水中加入适当的还原剂,便可以调节余氯水平,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超滤前投加次氯酸钠的量一般控制在5=10PPM,可根据季节变化增大或者减小,投加次氯酸钠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超滤水箱内细菌的增长。出水的ORP似乎没什么控制范围,只要RO进水加还原剂可以调节的过来就可以.最后提的如何换算这个东西还需要高人解
3、次氯酸钠可以中和水中余氯离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添加次氯酸钠,氯胺化合物会被氧化成氮气,这时候加氯量越多,水里余氯反而越少。
4、余氯是衡量进水氧化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在进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加入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这会在RO系统的进水端产生余氯。氧化性物质可能会对RO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在RO系统的进水管道上应安装氧化还原电位(ORP)表,以便监测进水中的氧化性物质水平。
5、反渗透进水余氯超过1PPM 200小时以上,反渗透膜会发生降解,这是不可逆的损伤。余氯指标只要是考察进水的氧化性物质的,因为在进水前投加次氯酸钠做杀菌剂,这样会在RO的进水处形成余氯,氧化性物质会对RO膜产生不可逆损伤,故要在RO进水管上加ORP表,根据表上的读数,投加还原剂,一般是亚硫酸钠。
6、ORP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但它检测的比较间接,不能直接反应水中的余氯含量,看你们要求的自动化程度和要控制的精度,如果要求严格控制在0.1-0.5PPM之间,还是用在线式余氯检测仪加余氯自控设备比较科学。
余氯对反渗透装置的危害
余氯对反渗透装置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反渗透膜元件的损害。 当进水中的余氯浓度超过1PPM,且持续时间达200小时以上时,反渗透膜会发生不可逆的降解。
主要是对反渗透膜元件的伤害,反渗透进水余氯超过1PPM 200小时以上,反渗透膜会发生降解,这是不可逆的损伤。
余氯会对反渗透膜造成氧化破坏,导致脱盐率下降,这是去除余氯的主要原因。 反渗透膜对氯具有一定的抗性,但长期接触1ppm余氯可能导致膜降解,这一过程可能需要200-1000小时。 氯对膜的攻击速度受进水水质影响,碱性水质下攻击速度快于中性和酸性水质。
氯离子是可以透过反渗透膜的,而且对于反渗透膜没有影响。
氯气可能会损坏反渗透设备中的RO膜。 反渗透膜由芳香族聚酰胺材料制成,氯气可能会对膜造成永久性损坏。 高氯离子含量可能对设备中的不锈钢管道产生晶间腐蚀作用。因此,通常不建议使用氯离子含量高的原水,或选择含316L不锈钢管道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