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武十三年是什么时候?
活动时间:暂定为10月中旬。(10月21日晚上19:00---22:00)(视天气情况) 活动地点:中区篮球场。 活动嘉宾:老师嘉宾、各兄弟协会会长等。 协办单位:醒狮团、乐队表演、管乐团、歌唱队、武术协会、书画协会等 活动观众:全院所有人员。
壶身上的大字:三馀图(馀有丰足、宽裕的意思,为鱼的假借,如人们常说的“年年有鱼(馀)”)壶身上的小字:顺生仁弟属鸿武。壶盖上的大字:紫玉金砂。壶盖上的小字:戊寅年四月苦乐斋主人积寅题。
吉祥的好名字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气,一个好名字自然也少不了含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名字对于孩子来说是伴随一生的印记,姓杨的男孩名字如何起名? 男孩起名方法: 用成语起名字 将成语的关键字,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
可是,我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也终未见到你的影子。原以为,我的预感很好,这一天,心境象从未投入石头的水塘。而前一天,连一个梦影也没有。
猪年出生的盖姓男孩取什么名字好,可选用鸿武、怀书、怀康、怀波、凯志等名字,具体名字解释如下。羽森 读:yǔ sēn,五行:土 木,康熙字典笔画:6画 12画,寓意:名字羽森意指兴旺发达、学识渊博、功成名就等之义。
鸿字男宝宝起名可用于两字名,同样可以用于三字名,发音为二声(阳平),三字名用于第二字、第三字均可,多数男宝宝用于第三字的起名。
明朝四大案件是什么
1、明朝四大奇案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妖书案的总称。而魏忠贤利用这些事件借机打击东林党。
2、梃击案。万历43年,即1615年五月初四黄昏,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的太监,幸好被其他人制服,并未危及太子。
3、明初四大案也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所引发的著名四大屠杀案件。
4、梃击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张差以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洪武十三年的明朝大事件到底有多么的恐怖呢?
1、南北榜案发生在明洪武十三年,即同年出现两种科举考试录取榜单,南榜全部是南方人,北榜全是北方人。其最大的影响在于分卷制度的确立,其照顾了偏远地区的学子,有利于普及落后地区的文化教育。
2、云奇告变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上书朱元璋,说胡家旧宅里的一口陈年老井突然涌出香甜的醴泉,此乃大明之祥瑞,请皇帝前去观赏。朱元璋龙颜大悦,便带领众人前去观赏。
3、洪武九年(1376)或洪武十五年(1382)的空印案主要针对地方的官员;洪武十三年(1380)的胡惟庸案则剑指文臣;洪武十八年(1385)的郭桓案是对京城的高官下手;洪武二十六年(1393)的蓝玉案则向武将开刀。
浅论明初洪武四大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1、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槐案、蓝玉案并称为“洪武四大案”,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初期为了铲除异己、肃清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的所作的一系列动作,因洪武四大案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十万。
2、胡惟庸案是因为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权力过大,为了削弱宰相权力因此引发的血案。
3、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于是朱元璋将蓝玉处斩、诛三族,并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同时蓝玉的军中僚属因株连被杀者达5万人,因此被列入《逆臣录》的包括傅友德、冯胜、王弼等一公、十三侯、二伯。 此为洪武四大案。
4、朱元璋之所以会被后人冠以“屠夫”之名,其原因是他杀人过多,且他所杀之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官员。他曾血洗整个朝堂,让天下官员惶恐不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洪武四大案”。
明朝洪武平定滇黔的大元帅是何人?
张献忠在陕北起义,组建了大西军,张献忠战死后,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带兵攻入了云贵一带,平定了叛乱。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蓝玉、沐英为征南左右副将军,胡海为征南先锋,周必贤、周友铭、陈桓等为征南十大指挥,出兵贵州、云南。
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长子春嗣爵,世镇云南。
所以,吴三桂叛乱后,只称“都招讨大元帅”,以“大周”两字纪年,一直不敢称帝。 康熙十四年八月,吴三桂亲率大军至湖南,并入住长沙。十六年秋七月,才到达湖南衡阳。
长兴侯耿炳文 :明朝开国功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耿炳文早年承袭父职,屡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后随常遇春、徐达攻打大同、陕西等地,屡立战功。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的朱元璋养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
废除丞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的是谁?
朱洪武,因为他不容许任何人能够独自染指自己的力量。他需要建立制衡。某种程度上说,日后明朝阁老们互斗、且多数不得善终,就是朱洪武希望的。
废除丞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宋朝的是殿阁学士制,不是内阁。真正的内阁始于明成祖时期。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明太祖朱元璋废相,并不仅仅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是对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的不满。在明初,除徐达长期统兵在外,其他在朝的丞相如李善长、杨宪、汪广阳、胡惟庸等,几乎都未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