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1、印顺:2000年,我当时来深圳休假,听说我们湖北有个叫本焕的高僧正在住院,我受一个领导的委托去看望他。我一见到他老人家,他就抓着我的手谈了三个多小时……记者:谈什么?印顺:叫我无论如何都要出家。后来我回到家中,他每晚10时给我一个电话。我换了四次电话,他都可以找到我。
2、印顺大和尚回忆起师父走的那天是2012年4月2号,恰好是12年前他被师父带出家的日子。那天,他的脑袋里各种事情塞得满满的,没有想到这一轮回的巧合。印顺大和尚表示,只要是人,都要感恩报恩。他守护师父,就是报恩。他认为这与佛教的仪规并无太大关系。
3、印顺大和尚诞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文化世家,其父在当地学校任教,不仅学识渊博,还擅长书法。 印顺大和尚六岁时不幸丧母,继母承担起抚养他的责任。他从小展现出聪明才智和慈悲心肠,对杀害生命的行为深恶痛绝,乐于放生。
为什么说印顺长老主张“大乘非佛说”?
印顺长老的“大乘是佛说”表层逻辑:佛法是“佛说”,但不是“佛亲说”,只是根源于佛印顺长老1947年著《大乘是佛说论》,是从反对锡兰等小乘学人所主张的“大乘非佛法”观点开始的。然而,长老所赞同的“大乘是佛说”,却是基于“大乘非佛亲说”的前提的。这种偏离大乘本位的论证从重新定义“佛说”开始。
上世纪50年代,印顺长老恰恰是因为“大乘非佛说”的思想倾向,引发大陆来台法师群体的集体不满。进而发生所谓“佛法概论事件”,受到当时台湾官方的打压。岂料,官方的打压反而引起台湾本土群体对于印顺长老理性说佛、科学说佛、背离汉传大乘传统的好奇、同情甚至认同,印顺长老的著述一度深入台湾的本土人心。
大乘当让是佛说。印顺长老“大乘非佛说”思想背景是在西方思潮大举东进时代,当时,“亲西方化”“去中国化”恰好迎合台湾土著心态,因此流行起来。事实上,“大乘非佛说”背离中国化大乘传统,大陆佛教界的潜在反思从未间断。
这是极狭隘的和有害的。近来,我也注意观察了在网上有牧师在利用这个问题写文章造舆论,挑拨南传和汉传佛教关系,攻击汉传佛教佛经非佛说,大家的确要注意了。
南北传的经典都清楚地提到了正法500年,也就是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的佛法,还是属于佛陀正法时期传入的;而汉地的大乘佛法,则是在东汉传入的,这时候已经是佛灭500年以后的像法时期;而藏地的佛法,则是在佛灭1000年之后传入的,按照印顺导师的说法,这时候相当于佛法的末法时期。
小乘是“阿罗汉法”“辟支佛法”,以解脱生死为目的。大乘是“菩萨法”“佛法”。以成佛为目的。因小乘通常只能自度,故名“小”;又因小乘之“极果”未到“究竟”,亦名“小”。而大乘是在明心之后无量劫修行,因而能度无量众生,故名“大”;又因能进修到“究竟圆满”,故名“大”。
印顺大和尚的生平经历
印顺大和尚诞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文化世家,其父在当地学校任教,不仅学识渊博,还擅长书法。 印顺大和尚六岁时不幸丧母,继母承担起抚养他的责任。他从小展现出聪明才智和慈悲心肠,对杀害生命的行为深恶痛绝,乐于放生。
印顺大和尚,出生于湖北襄阳书香之第。父亲执教乡学,熟读经史,教书之余,兼习笔墨。六岁母亲去世,由继母扶养成人。印顺大和尚自幼聪慧,心慈悲怜,不忍杀掠,喜欢放生,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志向很高,喜欢探究天下宇宙与人生问题。小学期间成绩优秀,考入重点中学。
依《坛经》所传,有三部分:惠能教“十弟子”:为人说法,不能失去“三科法门”和“三十六对”的本宗:“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于性相。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法对,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