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路线及影响
1、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郑和下西洋路线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2、年1月(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3、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面影响;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成本太大了。是导致明朝后期国力衰弱的直接原因。
4、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5、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6、郑和第一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什么时间,都去过哪里?
郑和七下西洋分别在:【第一次下西洋】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
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名。
郑和七次下西洋【今天的南洋】第一次: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第二次: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
请问可以告诉我郑和下西洋的大概资料
1、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
2、郑和姿貌才智,在内侍当中无人可比,是领航远洋的最佳人选。
3、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这场远航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用于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船只数量众多,且船只设计先进,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这场远航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用于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船只数量众多,且船只设计先进,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2、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
3、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4、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
1、郑和,这位12岁被净身送往京城的少年,成为朱棣的得力助手,并将朱棣下西洋的构思变为现实:消灭海盗陈祖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想穿越大西洋,但因航线有误等原因最终失败。朱棣,这位朱棣开元登基后的皇帝,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
2、故事以郑和下西洋的传奇航行为背景,讲述了郑和船队周游东南亚的航海历程以及在海上小岛遭遇自然灾难的历险故事 。
3、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4、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终于宣德八年(1433年)二十八年间共航返七次。
5、北宋:狸猫换太子。“灯硬斧声”宋太宗即位。南宋:十二道金牌催岳飞,“莫须有”罪名杀之。金:王佐断臂诈投金。西夏:李元昊改姓元,学习汉人传统。元朝:忽必烈开创中国最大的疆土。明朝:追废帝郑和下西洋。燕王装疯夺皇权。清朝:多尔衮趁乱入关。慈禧用计回北京。就写这些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正好明代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途经缅甸,向中暑的人们洒水,中暑的人病都好了。那一天是四月十五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以求消灾纳福。从此形成了泼水节。本来,像这样的故事,一定还可以继续演说下去的。因为关于泼水节的典故,各地不同的传说实在太多了。但是这时候马车停住。
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1、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2、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有根据历史纪录改编的同名动画片、电视剧。
3、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名。
4、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名。
5、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
6、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公平交易、和平交往。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