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写给哈桑(一)
1、 是的,阿富汗也有种族清洗,《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毫不避讳的写到阿富汗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偏见和歧视。因为普什图人当权,因为外貌不同(书中写到,哈扎拉人塌鼻子,像中国人,据说成吉思汗带军曾经入侵过阿富汗,留下了基因。所以在阿富汗,成吉思汗是恶魔的存在。
2、亲爱的哈桑: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特别能干的人,钱财与地位,我都不缺。可是我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除了拉辛汗,估计没有人知道我长久以来一直活在不安和痛苦之中。我对不起与我朝夕相处一起长大的仆人阿里,你生活中的父亲。可怜的他,或许连自己不会生育这件事情都不知道吧。
3、少年的哈桑,追风筝很厉害的哈桑,在1975年那个寒冷冬日,在喀布尔小镇上举行的放风筝盛典之前,哈桑都是快乐的,起码哈桑的内心是真实的快乐。哈桑面对别人光明正大的挑衅,面对别人对自己未曾谋面的母亲的肮脏描述以及对老实巴交的父亲的谩骂,也仅仅是哭泣了一会,在阿米尔少爷的安慰下,很快就阳光直面了。
4、正直、善良、忠诚的天使——哈桑,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为什么好人倍受折磨,坏人却活的如此潇洒?那个毁掉哈桑一生的人,阿塞夫,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即便他最后失去一双眼睛,也抵不了他所犯下的罪孽。“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再也回不来了。那个追风筝的哈桑,再也看不到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故事背景
年的卢旺达,占多数的胡图人对少数民族图西族进行了种族清洗,至少有超过50万的图西人被杀;1995年的阿富汗,塔利班进军喀布尔,战斗厮杀和战后清洗至少使5万阿富汗妇女变成了寡妇等战争背景下,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请求和平的信,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本来是为解决南联盟“人道主义灾难”而发起的战争,却最终也成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这篇课文是真实故事。本文作者雷棣,他的爸爸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2003年联合国追授颁发以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命名的“哈马舍尔德”勋章。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雷利(或雷棣)。文章写于1996年11月8日。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请求和平的信。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这是发生在1996年的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在他父亲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牺牲两年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一封信,呼吁全世界都行动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请求和平的信。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元凶到底是谁
1、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元凶是【殖民者】1994年4月,非洲内陆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在3个多月大约100天的时间里,大批无辜平民被杀。死亡人数至今难以最终确定,有的说50万,有的说80万,有的说100万。绝大多数被杀害的是图西族。
2、不过,这场内斗并没有从此结束,图西族后来开始展开报复,只击落了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和布隆迪总统的飞机,这个时候胡图族开始大肆的残杀图西族,这场大屠杀也让卢旺达失去了将近九分之一的人口,所以说,不过比利时是故意还是有意都给卢旺达造成了伤害,而且也是因为他们的分种族让才会导致卢旺达内部如此乱。
3、年,震惊世界的图西人大屠杀导致卢旺达近80万人丧生,相当于其总人口的1/9。为追究责任,国际社会于当年底设立了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4、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
5、这个罪行可以说是非常严重了,卢旺达大屠杀实际是种族的屠杀。因为法国帮助了胡图族制定了这一个屠杀的计划。
6、卢旺达大屠杀却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不是外敌入侵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最大,而是他们自己人整自己人才是最大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