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尊重师长的故事
1、尊敬师长的历史典故如下: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2、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老师、当时的议郎非常尊敬,从不摆皇太子的架子。一次,桓荣老师病重在床,不能前来太子宫讲课,年轻的刘庄每天早晚都要派人前去询问病情,并且送去最好吃的东西。桓荣那时已60岁了,刘庄为了照顾他,遇到下雨,或者天晚,行走不便,就留老师在太子宫住。
3、汉明帝刘庄尊敬师长事迹: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4、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5、直到,刘庄的尊师行为传到了刘秀的耳里,光武帝才 决定 最后改立刘庄为太子,继承大业。当时刘秀说,此子品德高尚,且天资聪颖,唯有将大汉朝托付于他,才不枉费我打下这江山的辛苦啊。
汉明帝尊师的古文解释
1、白话文: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探望,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2、上:汉明帝刘庄。执业:听讲。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译文: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
3、汉明帝自幼即尊师重道,自太子时期便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后,这种尊重并未改变。他对桓荣始终以师礼相待,表现出极高的敬意。有一次,明帝亲临太常府(桓荣已被封为太常),安排桓荣坐于东面,设好座位和手杖,召集百官以及数百名弟子,行弟子之礼,明帝本人也亲身参与其中,践行弟子之礼。
4、汉明帝对他的老师桓荣展现出深厚的敬师之情。自封太子时,他就跟随桓荣学习《尚书》,即位后,他依然尊桓荣为师,以礼相待。一次,他亲临太常府,让桓荣坐在东面,自己则以弟子之礼聆听讲授,并在百官和数百门生面前谦虚地表示:“太师在此。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注释
1、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
2、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白话文如下: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3、桓荣是太子少傅,是汉明帝刘庄的老师,刘庄做太子时,年逾八十的桓荣给他讲《尚书》。明帝即位后,仍尊桓荣以师礼。他还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他还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桓荣有病,明帝都派人慰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4、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②;诸生或避位发难③,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④。
5、.①这里 ②眼泪,泪2.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和美德,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要懂得尊敬老师,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