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动态3D经络穴位,看懂这张图你就理解了中医,值得收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尖端,沿食指桡侧,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继续沿上臂外侧前行,经肩部进入背部,与诸阳经交汇于大椎穴,向下至缺盆,络于肺,再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支脉上行至颈部,进入面颊,至下齿,环绕口唇至人中(水沟穴),左行右转,至对侧鼻孔旁。
中诊:中诊这本书你刚开始看可能会觉得很薄,觉得应该挺容易复习的,其实不然,它是知识点比较碎,好多东西要去推导,去记忆,而且你还得理解着去记忆。相对重要的就是舌诊,脉诊,还有后面脏腑辨证这几章。舌诊的话,特别要注意,那个舌质与舌苔不一致的情况。
第三个是:《难经》 作为中医,那么经络、脉诊、脏腑、病因、病理等,这些基础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内容在基础理论中,结合部分临床医学,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第四个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不是说能让你成就多么辉煌,掌控精湛的中医学术,而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经络中医文化1】图文并茂,史上最全的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图详解,可收...
1、源自刘倇宁与金木传统文化驿站的合作,这里详尽解析人体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和足三阴。手三阴自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达头;足三阳从头下至足,足三阴则从足内侧走向腹部。经络之间有精密的表里关系,如寅时肺经与卯时大肠经相应,各有特定时辰与病症关联。
2、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中府穴可治疗脾肺两脏之病,如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天府穴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尺泽穴有降逆气的作用,能治疗高血压、哮喘等。 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
3、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系统由十二经络主导,分布在四肢,井、荥、输、经、合这五个阶段的穴位构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
4、古人将时间与人体经络紧密相连,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脉,它们左右对称分布在身体两侧。通过对应时辰了解经络功能,有助于个人保健。例如,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盛,此时睡眠充足,面色红润,是肺功能表现的最佳时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在卯时(5点到7点)旺相,有助于排毒。
5、-5点)当令。十二经脉的穴位通过穴位歌诀和精细图解详细描述,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这些穴位不仅在人体表面分布广泛,还与内脏紧密相连,通过经络调控着人体的健康。
学习经络穴位看这里,全面经络配上动图更好记
手少阳三焦经始于无名指尺侧,沿着小指与无名指间,攀上手腕背侧,直抵前臂外侧,沿着尺骨与肱骨间隙,经过肘尖,向上延伸至肩部。在肩部与足少阳经交接后,进入胸中,心包络中穿梭,下至胸腹,分出三焦支脉,最终到达眼眶下部和耳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尖端,沿食指桡侧,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继续沿上臂外侧前行,经肩部进入背部,与诸阳经交汇于大椎穴,向下至缺盆,络于肺,再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支脉上行至颈部,进入面颊,至下齿,环绕口唇至人中(水沟穴),左行右转,至对侧鼻孔旁。
下面是一些主要经络的穴位图和描述: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端,贯穿手臂直至肩部,交接于足少阳经后,进入头面部。其穴位包括天井、阳池等。足少阳胆经,从眼尾开始,经头、耳后至肩颈,然后下行至大腿外侧,末端交于足厥阴肝经。穴位包括瞳子髎、阳陵泉等。
例如,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盛,此时睡眠充足,面色红润,是肺功能表现的最佳时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在卯时(5点到7点)旺相,有助于排毒。辰时(7点到9点)胃经活跃,早餐时分是养胃的好时机,应选择温和食物。足阳明胃经与消化息息相关,辰时吃早餐后,记得按摩胃经以调节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