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颐和园的资料
1、概述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始建于清朝,是一座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融合了山水景观、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的皇家花园——清漪园。
2、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0 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祝母(钮钴禄氏)寿而建造。
4、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北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原为清代皇家花园,建造于清朝,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一座集园林艺术之大成的博物馆。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5、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颐和园资料
1、北京颐和园的资料 概述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始建于清朝,是一座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融合了山水景观、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的皇家花园——清漪园。
2、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概述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广阔,拥有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而闻名于世。颐和园历史背景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为清漪园。
3、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最初名为清漪园,其命名寓意为“颐养太和”。 现在的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 园区的布局大致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以及风景浏览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核心,曾是皇帝召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4、颐和园不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颐和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颐和园原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乾隆帝时期改建为清漪园。
5、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
颐和园的资料
1、北京颐和园的资料 概述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始建于清朝,是一座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融合了山水景观、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的皇家花园——清漪园。
2、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
3、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0 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4、颐和园背景资料介绍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可追溯至清朝的皇家园林清漪园。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介绍。概述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十七世纪中期,最初是清朝皇家的夏季避暑胜地。
5、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最初名为清漪园,其命名寓意为“颐养太和”。 现在的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 园区的布局大致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以及风景浏览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核心,曾是皇帝召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6、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义。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
北京颐和园的资料有哪些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遗产区面积是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始建于清朝,是一座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融合了山水景观、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的皇家花园——清漪园。在乾隆年间,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形成了早期的规模。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外,距离京城约15公里,原名为“清漪园”。1888年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园内建筑类型丰富,包括宫殿、园林建筑等,共计3000余间,分为行政、生活和游览三个部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最初名为清漪园,其命名寓意为“颐养太和”。 现在的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 园区的布局大致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以及风景浏览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核心,曾是皇帝召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中心12公里。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园林。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这座古典园林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享有盛名。
北京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遗产区面积是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
北京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近现代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园林概况与历史背景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个占地约两百多公顷的宏大园林。
北京颐和园的资料 概述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始建于清朝,是一座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融合了山水景观、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朝的皇家花园——清漪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最初名为清漪园,其命名寓意为“颐养太和”。 现在的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 园区的布局大致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以及风景浏览区三个主要部分。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核心,曾是皇帝召见群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颐和园,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积70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