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功臣张学良内容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是张作霖的长子,字汉卿,号毅庵。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张将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8年,日本关东军炸死东北王张作霖,张学良千里奔丧,主持东北大计,被选为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
单田芳是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生于营口市,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赵云声称经过仔细对比发现,《千古功臣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两作品无论是在构思、结构、情节、选材,还是在人物安排上都如出一辙,而且内容甚至完全重合。
张学良的人生经历
年6月4日,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 军总司令。
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经历丰富。去台后,张学良皈依基督教,遵循一夫一妻教规,与原配夫人于凤至离婚,与陪伴数十年的赵四小姐终成眷属。1994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发放“绿卡”予张学良夫妇。2001年10月15日,百年少帅张学良安然离世,与先逝一年的赵四小姐长眠于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上。
张学良从19岁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战争。在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内战。
请评价历史人物张学良?
1、张学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生涯充满了曲折与转折。自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以来,他便在父亲的引导下,逐步崭露头角。1924年,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担任要职,展现了军事才能。1925年,他成为第3军团的军团长,参与平定郭松龄的叛乱,展现了他的坚定与决断。
2、政治上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对中华民族有功的大功臣。军事上他在父亲张作霖死后,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避免了日本趁虚而入。在民族大义上,他在和红军的对抗中,采取明打暗和的态度,是共产党的朋友。
3、综上所述,历史上对张学良的评价存在分歧,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西安事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展现了他的民族大义和远见卓识。同时,他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功过是非,而不是片面地否定或肯定。
4、总之,张学良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命运和经历充满了曲折和复杂性。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既要肯定他的历史功绩和爱国主义精神,也要正视他的错误和教训,以更加理性和全面的态度来评价他的历史作用。
张学良的一生简介
1、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2、张学良(1898年-1968年),辽宁省盖县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角色转变。张学良出身于北洋政府的皇族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朝宗室的成员。在中国辛亥革命后,他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在1917年加入军队。他参与了护国战争和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3、张学良,1898年出生于辽宁盖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生涯跨越了中国近代史的多个重要阶段。张学良出身于北洋政府皇族家庭,其父为清朝宗室成员。辛亥革命后,他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并于1917年投身军旅。他参与了护国战争和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4、张学良,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是张作霖的长子,字汉卿,号毅庵。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张将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8年,日本关东军炸死东北王张作霖,张学良千里奔丧,主持东北大计,被选为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