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朝鲜半岛特有的“事大主义”?
事大主义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和清朝称臣纳贡的政策。
从1895年起,朝鲜半岛脱离中国,正式开始与事大主义决裂;而对于事大主义的批判,也一直在进行中。这种对事大主义的批判的直接表现就是否定中国。
可以说,朝鲜王朝本身就是在事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朝鲜太祖李成桂也将事大主义奉为基本国策,几乎与朝鲜王朝相始相终。
朝鲜半岛政权长期以来有对中国“事大”的传统,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后,即向中国明朝称臣,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此后一直保持宗藩关系,事大主义也是朝鲜王朝的基本国策之一。
事大党的介绍
事大主义(朝鲜语:)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和清朝称臣纳贡的政策。
年丙子胡乱以后,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对清采取事大政策,19世纪以后朝鲜更是心甘情愿地做清朝的藩属,因此并不存在“事大党”或“亲清派”这一说法,即便是1876年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打开国门以后也是如此。
当时的朝鲜既有反对事大主义的一派,自然也有坚持事大主义的一派,这些坚持事大主义的朝鲜官僚被称为“事大党”,他们效忠清朝,希望借助清朝的力量抵制外国干涉,更有甚者(如兴宣大院君)还提议将朝鲜设为清朝的一个行省。
朝鲜近代史上存在了12年(1882~1894)的“事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也是事大主义。
凝炼出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干大事创大业的“长征精神”。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事大主义的概况
事大主义(朝鲜语:)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和清朝称臣纳贡的政策。
事大主义是一种外交策略,其核心原则是小国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采取依附和顺从的态度,以换取大国的保护和支持。这种策略强调小国应尽量避免与大国发生冲突,而是寻求合作与和谐,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事大主义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和清朝称臣纳贡的政策。
朝鲜半岛政权长期以来有对中国“事大”的传统,1392年朝鲜王朝建立后,即向中国明朝称臣,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此后一直保持宗藩关系,事大主义也是朝鲜王朝的基本国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