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名词解释1.新体诗2.永明体3.古体诗4.乐府诗5.楚歌体6.田园...
新体诗对应的概念是古体诗,近体诗,都是古诗。古体诗,像李白的蜀道难,曹操的观沧海等。新体诗,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
古体诗: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诗:古体诗 近体诗:绝句:4句 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律诗:8句,4联 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古体 古人在齐梁体以前都是算是古体诗,齐梁时期开始发现了四声与平仄,当时的永明体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诗。这一时期的格律诗,大多缺少黏连,其他格律诗的要素大多具备,当然也有无意间完全符合格律的诗,如阴铿的排律。古体诗不仅仅在隋唐以前,包括隋唐以后的不合律的诗都是古体诗。
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明代四大声腔名词解释
四大声腔:明代四大声腔是明代南曲系统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刊本《南词叙录》对四大声腔的流布地区作了相关的记载。从中可见四大声腔在嘉靖之前已经形成,并在江南地区广泛传唱。
明代“四大声腔”。又称为南戏“四大声腔”,是指中国明代形成的四种传统戏曲声腔。分别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的合称。四大声腔的特点是:海盐腔:海盐是浙江的一个地方,处在杭州湾海口。
汉族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一说是“南昆、北弋[yì]、东柳(柳子戏)、西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明代四大声腔是:弋阳腔:弋阳腔,是江西省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宋中期,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
四大声腔指的是梆子腔、高腔、皮黄腔、昆腔。梆子腔:梆子腔的代表戏剧主要有豫剧、秦腔、丝弦腔、晋剧、河北梆子等。高腔:高腔的代表戏剧主要有川剧、调腔、辰河戏、赣剧、湘剧等。皮黄腔:皮黄腔的代表戏剧主要有汉剧。昆腔:昆腔的代表戏剧就是昆剧,昆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
明初时 “四大声腔”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清代前期 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梆子腔,合称为“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四大声腔”。●现在 “四大声腔”则多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古代文学永明体名词解释是什么?
1、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3、永明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南齐永明年间产生的一种文体现象,它以内容华靡、讲究声律、形式工美为特征。永明体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新体诗,更清楚的解释,这种新体诗就是古体和近体的一个过渡,因为这类诗歌从题材、对偶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和和古体诗对比明显变化不小。
4、永明体的解释南朝 齐武帝 永明 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 重要 影响 。其诗又名“新体诗”。《南齐书·文学传·陆厥》:“ 永明 末,盛为 文章 。 吴兴 沉约 、 陈郡 谢朓 、 琅邪 王融 以气类相推毂。 汝南 周顒 善识声韵。
5、⒈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诗体。又称新诗体。注重声律与对仗,要求严格按照“四声”、“八病”之说作诗,即以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协调的音律,并据此提出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必须避免的音律上的毛病。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1、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如下: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2、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古代文学史,犹如一部历史长卷,每一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深度,每一个名词都是一颗璀璨的星子,照亮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些经典,淘宝店铺梦之扬考研的笔记是你的不二之选,它精心梳理教材,标注出重要的知识点,让你在备考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4、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的名词解释。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5、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是:东坡体 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散体大赋 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
沈宋体名词解释
1、沈宋体释义: “ 沈宋体”即在“永明体”上创造发展出的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律诗”。“沈宋”,是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2、导语:“沈宋”是指初唐时期的两位诗人,风格相近,因此被人们成为“沈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沈宋”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沈宋”的名词解释: 律诗的别称。
3、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4、沈宋体 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5、名词解释: 王孟 背诵: 王维《终南山》。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问答题: 《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涉及对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请你参照其他诗作,谈谈古代诗人的自然观,以及你对这种自然观的看法。
6、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 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 穹窒,我征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