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
1、已有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控矿构造是脆-韧性或韧-脆性剪切带,具有早期脆-韧性逆冲,后期韧-脆性伸展的特征,形成断裂破碎带,这些剪切破碎带控制了金矿化带的分布。其中黄金坪研究较为详细。
2、火山岩地区的容矿剪切带,多半叠加在下列几种地质背景之上,其中包括结合带蛇绿岩组合、活动陆缘或岛弧火山带、弧内地堑火山-沉积岩系、弧后盆地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前寒武纪绿岩系等。
3、根据上述分析,本区控矿韧性剪切带可能发育于印支期或燕山运动早期。 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发育时间略晚于上述韧性剪切带,是温压条件发生变化而在相同的构造应力场下剪切作用继续的结果。
4、韧性剪切带是深部地壳中一个构造薄弱带,它通常构成地壳一个线型的热液蚀变带、退变质带、线形构造岩浆岩带,更重要的是韧性剪切带是某些矿产,特别是金矿矿床成矿集中区的普遍性控矿构造,是成矿物质的运移通道,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5、)扬子与华南古板块的碰撞拼贴带,发育巨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所波及的中元古界平水组海相细碧角斑岩系和晋宁期石英闪长岩,是绍兴-诸暨地区剪切带型金矿床主要的赋矿围岩。
6、构造岩在韧-脆性剪切带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根据系统的岩矿鉴定并结合宏观特征标志,按照构造岩组合特征,控矿韧性剪切带可划分为5个构造岩带(图2-2,图2-3)。
韧性剪切带
1、韧性剪切带是指呈带状展布的发育在地壳一定深度的高度塑性流变剪切应变带,包含三层含义,即韧性状态、剪切变形和带状展布。
2、韧性剪切带又称韧性断层,是指岩石中由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的线形构造带,没有明显破裂面,但两侧岩石发生了明显位移。
3、韧性剪切带主要分布在花岗岩-绿岩带,呈NW走向,宽数十米至数公里,长度仅在夹皮沟一段就有30余公里,产有大量的糜棱岩系列的岩石(图版Ⅲ-1,Ⅲ-3),发育有密集的劈理。退变质作用和脉岩,是控制上百个金矿床(点)分布的大型构造带。
4、韧性剪切带属于平面应变中的简单剪切机制类型,即在应变椭球体中,X轴拉伸,Z轴缩短,Y轴不变并发生旋转,而且符合富林指数(K)为1的特点: 剪切应变值和劈理面与剪切面夹角成反比。② 小构造特征。
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要素
1、韧性剪切带内岩石由于强烈地韧性变形,使原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形成一种与原岩特征明显不同的动力变质岩石,称为变质构造岩(杨振升等,2008)。
2、在各向同性的均质岩石中,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新生面理与韧性剪切带的边界成45°夹角,夹角指向对盘运动方向。自边缘向中心,这个夹角越来越小,在中心部位,面理与剪切带的边界近于平行。
3、② 小构造特征。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剪切成因的褶皱,在主界面附近常发育A型褶皱,还可以出现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鞘褶皱,是鉴别韧性剪切带标志之一;远离主界面则为枢纽与拉伸线理相垂直的B型褶皱,在过渡地带往往为AB型褶皱。
4、在大尺度鞘褶皱中,早期的构造要素发生递进旋转变形而均朝着剪切方向旋转,据此也可以确定剪切指向。
5、图4-3-1 韧性剪切带中的S-C组构(Ss-Sc)上述两种面理在宏观尺度(即肉眼可见)的范围是可以辨认的,当然详细的观察还需借助于显微镜。
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分析
1、(一)韧性剪切带宏观标志及剪切运动方向的分析 (1)S型面理:S型面理的发育程度和岩石的变质变形程度从剪切带的边部向中心逐渐增强(图9-21)。
2、在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分析中,仍主要是根据韧性剪切带实质即非均匀简单剪切,并把它当作由若干无限小而均匀的简单剪切组成来分析,把无限小而均匀的简单剪切作为运动学分析的无限小单元。
3、在造山带中大型韧性推覆剪切带中拉伸线理(见线理)的方向往往垂直于造山带走向(见图)。③ 运动学标志。在平行拉伸线理 (X)、垂直于劈理面(XY面)的XZ面上显示出剪切应变的不对称性。
4、根据剪切带的产状和运动(位移)方式可将剪切带划分为推覆(逆冲)型剪切带、滑覆(正断)型剪切带和走滑(平移)型剪切带。
5、韧性剪切带运动学特征的观测 根据韧性剪切带内面理和线理的空间几何特征,建立起剪切带三维应变坐标系。然后,观察和测量各种可以用于判断韧性剪切带及其运动方向的构造标志,确定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6、形成一种台阶状结构,是良好的运动学标志。这种细碎屑的尾部代表强剪切应变的微剪切带,它组成了C面理。与S-C面理一样,其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此外,利用不对称的“云母鱼”及其上的反向微型犁式正断层也可确定剪切方向。
韧性剪切带的观测和研究
尤其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制图是野外研究韧性剪切带的主要手段。在观测研究中,应注意查明韧性剪切带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环境,以便为探讨其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和形成演化过程提供背景依据。
韧性剪切带的规模变化较大,其平面延伸长度小的在显微镜下薄片中才能观察得到;大的则有数数百、上千千米,甚至有一些陆块或巨型板块的边界也是韧性剪切带,它们的宽度大大地小于长度,但一般与其长度成正比。
韧性剪切带内的各种变形构造和变形现象均是应力作用下各类应变的结果,变形构造和应变类型、应变大小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因此,对韧性剪切带内变形构造和变形现象的观察和测量是应变分析的基础。
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
1、韧性剪切带在其平面和剖面上的延伸产状是变化的,倾角有缓有陡,可以从水平至直立,这种变化与韧性剪切带的性质、发育构造部位和规模有关。
2、韧性剪切带内变形状态从一壁穿过剪切带到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不连续破裂面,带内变形和两盘位移完全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因此,韧性剪切带具有“断而未破、错而似连”的特点(图72)。
3、图10-20 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特征 (三)韧性剪切带 在韧性剪切带中,变形完全是韧性的,没有明显的破裂面产生,主要发育十分强烈的变形叶理,这组叶理在形成时与剪切带边界有45°的夹角,并与σ1垂直。
4、韧性剪切带的确定 韧性剪切带多发育于变质岩区,以出现狭长的强应变面理带为其特点。
5、就韧性剪切带而言,其规模小到显微、超显微尺度,大到大型、巨型构造带,虽然其规模变化悬殊,但其基本几何学特征与性质却是大致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