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就“运营商套餐套路”问题在人民网(603000)给工信部留言,引起媒体关注。
该网友认为,该卡开头有活动,2年后恢复原价;另外,套餐流量少,分钟数高。
事实上,运营商的套餐设置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套餐升级容易、文件降级难等问题也成为投诉热点之一,运营商在套餐设置和显示方式上需要进一步透明化。
先促销再涨价?
在套餐推广上,该网友认为运营商有套路。“刚开始卡是活动的,两年后恢复原价。卡已经用过了。我们每个人怎么可能轻易改号?”
这个问题在运营商的套餐推广中确实非常普遍。
中国电信一直在大力推广其明星卡套餐。在朋友圈、Tik Tok等渠道出现了“29元80G绝版套餐”,让用户误以为每月只需29元即可享受80G流量。
其实套餐原价59元/月,首年优惠39元/月。要实现29元/月的广告活动,必须参加首次送50元送120元的活动,第二年套餐价格恢复到59元/月。而宣传的80G流量也是由50G普通流量+30G定向流量组成。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官方营业厅29元/月的星卡流量版套餐,只包含30G定向流量+5G通用流量。通过短期优惠促销高价套餐,最终恢复原价,用户的资费支出无疑会变得更高。
在黑猫投诉【投诉门户】这个平台上,这样的投诉也很常见。
中国联通(600050)一用户投诉,参加校园卡套餐直奔60元的活动,原来99元的套餐只需要39元。但活动到期后会直接恢复原费用,不做任何通知。
“直接扣99元话费,打客服电话问是不是公司规定的。客服一直回避问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扣了99元话费。当初联通业务人员也没有明确说什么时候到期。”
包装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给工信部的留言中,网友不仅反馈了套餐优惠套路,还指出了“流量少、分钟高、套餐收费贵”的问题。
以中国联通App显示的在售套餐为例,其中59元/月的腾讯天王卡套餐包含800分钟通话时间和30G腾讯定向流量。如果用户使用腾讯以外的app,需要额外支付流量费,800分钟通话显然用不完。
其实这和运营商目前的收入结构有关。
在微信、QQ等社交app可以用流量发消息、打电话的背景下,运营商的短信使用量和通话时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很多年前,每逢春节,运营商的短信和通话业务都会迎来一波高峰。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春节期间通信行业相关数据。春节假期七天,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434.9万TB(1TB=1024GB),较2021年春节七天增长21.7%,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服务对通话和短信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春节假期七天,全国移动电话计费时长共计531.7亿分钟,比去年春节七天下降3%。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207.5亿条,比去年春节的7天下降2.1%。
运营商为了维持通话服务,会尽量在套餐中设置较高的通话时长,流量也不会设置得那么高。如果用户有很大的流量需求,需要购买额外的流量套餐。
除了套餐的内容结构,套餐降级也是极其困难的。
一位用户在黑猫上投诉,他向中国联通咨询最低套餐8元服务,被告知这项服务已经下架。目前最低套餐39元,但是他明明发现目前有19元的套餐,还有人成功办理了8元的套餐。“中国联通的行为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欺骗了消费者。”
在人民网上,有用户向工信部投诉称,中国移动的各种业务和套餐开通都很容易,不用他们亲自去服务大厅,但要取消服务时,却要亲自去服务大厅。“建议完善这个霸王条款,让我们在各种业务中安心使用,想取消时省心!”他说。
结论:
工信部也对运营商的套餐套路和收费进行了回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督促企业完善资费方案,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此前,2021年11月,工信部也发布通知,要求运营商优化资费套餐显示方式。通知指出,基础电信企业应在自有营业厅、掌厅、上网厅、资费专区、代理渠道提供公开市场销售的资费套餐和老年人、残疾人优惠资费套餐的查询入口。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避免歧义。及时提醒用户套餐内流量的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
在工信部的督促下,用户在套餐问题上的诸多痛点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
原标题:先促销,后涨价!运营商套餐什么时候关闭?
来源:新浪。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