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辈子,终于等到退休,可以按月领“退休工资”了。然而,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老人们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领取养老资格证。
以前每年各地都会组织集中认证养老金领取资格。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退休人员还活着(有些人被“囚禁”或者“失踪”等等),这也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还出现了背着老人去认证的尴尬局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人们证明自己还活着是非常简单的。于是从2018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全面取消领取养老金集中认证,各地通过各种灵活的认证方式减轻退休老人的负担。
最常见的新认证方式是刷脸认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创新发展,大部分老年人刷脸就能通过认证。无论老人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通过微信的一些小程序或者社保部门专门开发的app,简单刷一下脸就能通过认证。
除了刷脸认证,还有远程视频认证、远程协助认证、本地上门认证等多种方式。特别是一些社区在组织日常居民会议、老人体检等集体活动时,都进行了养老资格认证,简单、方便、高效。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预约申请现场认证。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会困扰很多老人。2019年以来,山东省等多个地区启动了大数据无声认证。主要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活动留下的信息。比如通过与公安部门沟通户籍信息,因死亡注销户籍时及时停发养老金。民政部门主要提供殡葬信息,可以及时对比。监狱管理部门就是要和一些上了监狱后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沟通。卫生部门是通过住院老人的实名认证,以及老人的死亡信息等等。此外,还有交通部门在老年人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进行实名认证。
2022年,更多地区将采用无声认证的方式。比如吉林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覆盖享受高龄津贴的人群和使用公交老年卡的人群。山东省通过大数据比对,将待核查率降至0.09%,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022年,厦门等地区将正式开始实施延期认证。延期认证,其实就是明确老年人只需要一年认证一次,随时可以补充。补充认证有效期为一年。一年没有认证,待遇就停了。
另外,还要注意认证周期的问题。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地区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周期都是一年。像张家口,明确企业每季度支援遗属治疗人员一次。而且各地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结束时间也不一样。河北省唐山市要求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认证。辽宁省朝阳市要求今年8月31日前认证,否则2022年9月起停发养老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认证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和便捷。相信以后需要认证的概率会越来越低,不会影响老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