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柠檬,我是酸的》《柠檬树上的柠檬果,柠檬树下的你我》等等。这些表情包熟悉吗?这曾经是一个贬义词,但在从贬义词变成自嘲文化的过程中,隐藏的心理因素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非常模糊的。
图源百度可以说“柠檬精”的本质是嫉妒,但在心理学上,“柠檬精”其实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产物——合理化。
但是,如何理解这个机制呢?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所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主要通过扭曲现实来维持心理平衡。合理化,简单来说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和掩盖自残。
这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当一个人处在一种不可克服的、不可避免的痛苦中时,他会爱上这种痛苦,并把它当成幸福。
除了“柠檬”,还有两种理性表达机制:
1.“酸葡萄”心理。
我没吃葡萄,不是吃不到,是不想吃。这样的解释我会更容易接受,也能保护我的自我价值不受伤害。
2.洗牌。
把个人的缺点或失败归咎于其他原因,找人承担自己的过错,保持个人的平和心态。
图源百度后来随着网民在网络上表达嫉妒的不断演变,这种贬义逐渐形成了“柠檬精”的自嘲文化。
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多是亲戚朋友同事。在这种紧密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很难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想树立正面形象。甚至每天发一条朋友圈都需要慎重考虑。
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去中心化的“开放广场”,由于人们互不相识,他们的言论对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影响不大,所以人们下意识地将其视为“树洞”,愿意开放自己,展示真实的喜怒哀乐,在看到陌生人光鲜亮丽的生活时,坦然承认“我酸,今天也是个柠檬少女”。
图源百度这种自嘲或许是对无奈现实的一种回应。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心理因为攀比带来的落差感而变得复杂。人们常常在嫉妒别人精致生活的同时,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所以当“柠檬精”这个词出现的时候,这种只能理解不能表达的“酸”和他们复杂的情绪非常相似,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让他们找到了发泄情绪的突破口,以自嘲的形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寻求心理安慰。
图源百度但是一点点酸会让人快乐,一大点酸会让人痛苦。还是要学会合理对待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不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乐观面对生活,提升自己。不要总是“柠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