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什么意思?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思是: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注释:
①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
②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连理枝有何典故?
永嘉六年正月,无锡县有4棵茱萸树相互缠绕生长在了一起,形成了“连理枝”的景观。“连理枝”又叫做“相思树”,在它的名字由来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战国时期,宋康王得知侍卫韩凭娶了一个美娇妻,他便下令将韩凭囚禁起来,强行把韩凭的妻子夺了过来。
宋康王让韩凭不分昼夜,在边境做着苦力活,韩妻得知丈夫的遭遇后,越发自责,她便悄悄托韩凭曾经的朋友给他送去一封信,上面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韩凭在看到这封信后,便选择了自尽。

不久,这封信就被呈送到了宋康王面前,宋康王不解其意,传递给左右侍从,也没人看得懂。
最后,还是学识渊博的大臣苏贺站了出来,给宋康王解答了信中的内容:“‘其雨淫淫’是指她的忧愁很深,总是思念对方;‘河大水深’是指彼此以后没有再相见的机会;‘日出当心’是指她已心存死志。”
宋康王听完苏贺的解答后,十分得意,自以为看穿了韩妻的把戏,她便再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有一次,宋康王带韩妻去登山赏景,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宋康王觉得这趟旅途实在是太顺心了。
转眼,两人便到了山顶,韩妻对宋康王说,想要去远眺群山,看云卷云舒。
为讨美人欢心,他连忙答应了韩妻的请求,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傻眼了:韩妻走到悬崖边,在留下一封遗书后,便纵身一跃朝着悬崖下面跳了下去。
遗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宋康王十分愤怒:既然你这么想和韩凭葬在一起,我偏不!
于是,宋康王便让人把韩妻葬在了韩凭坟墓的对面,好让两人死后相见却不能相守,他对着二人的坟墓说道:“尔夫妇相爱不已,如果能让坟墓连在一起,那我就不阻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