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
梁启超的四大传记?
梁启超编写了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李鸿章传》。
本书是梁启超著于光绪二十七年的书,作者站在当时的立场对李鸿章的一生作出了可观而真实的评价。李鸿章是一个与中国历史有很大关系的人物,本书为李鸿章作传实际也是对中国这段历史的描述,本书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与李鸿章的关系;第二章李鸿章未达之前和当时的中国形势,介绍了李鸿章的家世与中国的内乱;第三、四章介绍了作为兵家的李鸿章;第六章是阳武时代的李鸿章,分析了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之由;第七章是中日战争时代的李鸿章,分析其在中日战争中的地位。第八、九章是李鸿章作为外交家。第十章投闲时代的李鸿章;第十一章李鸿章的末路,义和团之起、联军合约都在此时;最后一章将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进行比较,叙述了李鸿章的轶事。
梁启超写过的传记作品有《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
《李鸿章传》被评为民国四大传记之一,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梁启超先生写尽了李鸿章一生的浮沉进退、得失成败,让李鸿章这个人物更加立体,也让我们对那段历史和国际形势有了更加立体化的认知,而不是像教科书般的非黑即白。
另三部分别是吴晗《朱元璋传》,朱东润《张居正大传》,林语堂《苏东坡传》。
梁启超兄弟姐妹?
梁启超有七个兄弟,四个姐妹。
二弟梁其勋,七弟梁启雄。其他不是名人,姓名不没有详细记载。
1.梁启勋,字仲策,梁启超之胞弟。新会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
梁启勋是梁启超最大的弟弟。1893年入广州万木草堂,从学于康有为。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毕业后返国,先后任交通大学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训育主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青岛大学教授。1937年12月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汇局调查室主任。著有《词学》《词学铨衡》《中国韵文概论》《稼轩词疏证》六卷、《曼殊室随笔》五卷等。并译有《社会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梁启勋一生爱梅,并善填词,有《海波词》,为其咏梅之专著。
2.梁启雄(1900~1965),男,字述任,广东新会人,生于澳门,古典文学家,梁启超胞弟。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