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是谁说的?
子不学断机杼这是王应麟写的,这句话出自《三字经》,而王应麟是《三字经》的作者。
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源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子不学,断机杼故事发生在孔子身上吗?
子不学,断机杼发生在 孟子身上。
子不学,断机杼是选自《三字经》中孟母教育孟子认真学习的故事,其与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相关。子不学,断机杼故事的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为什么有两个子不学?
1.两个子不学,所指对象不一样。“子不学,断机杼”,“子不学,非所宜”
2.“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与孟子,孟母为了让孟子好好学习,搬迁三次,孟母说孟子,你不好好学习,我继续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3.“子不学,非所宜”,这是告诫人们,如果不学习,这不是明智的做法。
“昔孟母,择邻处。”这个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孟子的母亲,说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