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怎么分的?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进行划分的。目前常用的震级划分方法是里氏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波的振幅和震源距离来计算的。里氏震级是以10为底的对数单位,每增加一级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增加了约32倍。例如,5级地震相当于4级地震的32倍,6级地震相当于5级地震的32倍。震级越大,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因此,准确地测定震级对于防灾减灾非常重要。
地震烈度几个等级?
1.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2.有感地震:3-5级称有感地震。 3.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1度:人无感觉,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地震震动如大车驶过,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门窗震动作响,器皿发出碰撞声。
5度:室内人人有感,室外大多数人有感,睡者震醒,房屋颤动作响,室内房顶和墙上的灰尘或抹灰掉落,墙壁灰面出现微裂缝,搁置不稳的器皿翻倒。
6度:室内群众惊慌失措,纷纷跑出,树木摇动,架上物品掉落,老朽和劣质房屋损坏,个别屋顶掉瓦或墙体微裂。
7度:人惊逃,房屋普遍掉土,壁面裂,房屋局部破坏,不牢固的房屋倾倒。
8度:人走路困难,砖砌房屋裂缝,烟囱倒,一般建筑物严重破坏,有地裂缝出现。
9度:人坐立不稳,地表有地裂,喷水冒砂,水管折裂,建筑物多倒塌,路基裂缝,铁轨局部弯曲,山区出现流土、滚石和崩滑。
10度:人有抛起之感,地表地裂成渠,甚至有基岩裂缝,山崩滑坡,桥梁水坝损坏,铁轨轻弯。
11度:大量人畜死亡,很少建筑物保存,铁轨扭曲,地下管道破坏,水灾泛滥。
12度:建筑物毁灭性破坏,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山河改观。
地震等级的划分?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
,
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M表示。震级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也是地震规模的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地震带记录到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至于5.12地震为嘛最初报的是里氏7.8级后来2012.5.18修正为8.0级,大概是因为震级超过8级国际救援可以不经发生地震国允许直接介入救援,可能是当局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比如人的感觉、地表现象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等。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通常M<2的地震,人基本感觉不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为有感地震;M>5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用程度的破坏,为破坏性地震;M>7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为特大地震。通常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就越小;反之越大。地震烈度还跟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等因素有关,大概是这个道理。根据建筑物功能的重要性、震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绝大多数建筑物属于丙类。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7、8、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1~6度对建筑物破坏不大或者无破坏,9~12度破坏力太大,设防无法抵御。